我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 成效显著
来源:税政农税科
2013.10.09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去年12月份,我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在庆城县启动,今年初,庆城县围绕“苹果、草畜、瓜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本着“增强实力、激发活力、热情扶植、规范服务”的目标,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职能、有条件、有管理”的标准,筛选11个乡镇的50个行政村作为试点,分三批启动实施。在整体试点运行过程中,庆城县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农村和财政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农牧、林业、水务、发改、审计、监察、人社等部门和试点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工作有人管,项目有人抓。同时,立足村部条件,优化设备配置,精心选配人员,强化培训指导,先后为每村配置了培训教室,科技咨询室、阅览室,桌椅、计算机、投影仪等办公基础设施以及防疫设备,农残速测仪等农机具和仪器设备。为每个村级服务社设主任1名,信息指导员1名,技术指导员1名以及由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业示范基地的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担任的农技服务员2-4名,并抽调县果业局、农技中心、瓜菜站、畜牧站、兽医局、农经局等单位高级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团队,按照“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进行定期培训,适时组织外出考察。各村服务社还根据农时季节和本村优势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优势产业分布图,标注示范基地和示范户,每名农技员技术承包10个示范户,编制入户指导计划。今年上半年,各村服务社共举办培训班120期,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陇东学院等院校农业专家22人(次),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组织种养大户外出学习考察11次,引进新型蔬菜大棚建造、特禽养殖和果树整形修剪等实用技术5项。开展农技员技术承包300余户,指导修剪果园4000余亩,指导春季果园清园管理1.2万亩,开展果树花喷药防冻2000余亩,指导设施瓜菜育苗和病虫害防治6000余亩(次),指导设施蔬菜防灾减灾(大风、低温、霜冻)3000余亩,减少果园和设施瓜菜因灾损失1500余万元。同时,协助推广全膜玉米、脱毒马铃薯、中药材种植等,为春耕农业生产抗旱减灾稳产增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肯定。
为使村级服务社具备自营利、自发展、自完善的能力,能够长期服务、生存和发展,我市还组织庆城县相关人员赴安徽池州和江西宜春的部分乡村考察学习,结合庆城县实际,初步确定“统筹安排、乡建村用、分类指导、综合服务、多元投入、鼓励创新”的建设原则。各村采取“双向选择”,即:农技员选择适合的培育对象,农户选择其信任的农技员,建立农技员科技示范户互信制度,每名农技员联系10户示范户,明确示范基地规模和增产增收目标,与乡村签订协议,实行量化考核,通过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对比示范,树立农技员的服务信誉,为开展有偿服务奠定基础。同时,指导试点村采取村服务社和农技员自行创办,组织本村村民组建,与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等方式,在村级服务社下设农资配送队、技术服务队、农机服务队、营销服务部和劳务服务队等服务机构,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已有8个试点村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经销商签订了合作协议,组建了农机服务队、农资配送服务部等。4个试点村,针对在订单种植中,运销企业不按约定价收购,农户不按约定价格交售,竞相压价、以次充好等无序竞争的现象,正在探索建立客商与农户信用评级体系,苹果集中存储、统一销售体系和交易纠纷调解机制。
为了创新融资模式,破解资金难题,庆城县组建了资金协会,每村投放贴息贷款50万元,由村服务社管理运作,转贷给本村重点培育科技示范户(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用于示范基地创建和发展,所得利息用于补充村服务社工作运行经费,有效解决了发展村级社会化服务体系资金难题。
经过半年多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完善,我市在发展村级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近期,我市计划扩大试点范围,新增正宁县、环县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县,试点方案已上报省财政厅审批。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