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员办:浅议如何说好话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专员办的同志们经常需要与外单位人员打交道。如何塑造良好的财政干部形象,如何与服务对象较好地交流,在工作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我们还应该掌握基本的一些沟通技巧。
一要“能说”。表面上看,“能说”就是嘴巴功夫。其实,“能说”属于思维的范畴。因此,训练“能说”的关键在于训练思维。思维包括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前者使语言有弹性、有灵性、有感情,后者使语言有逻辑、有深度、有力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和技巧,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靠细心琢磨和勤学苦练,充分掌握藏在“说话”技巧背后的语言“内功”。一方面,要准备充分。只有在沟通前对相关政策深入了解,对监管对象做好调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轻松掌握谈话的进程,充分体现较高的政策水平。另一方面,要准确定位。谈话既不能越位,也不能错位。我们是财政监督部门,不是具体职能部门,对于业务范围内的政策和实务,我们可以纠正提醒、建言献策,但一定要注意自身定位,不能越俎代庖,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语言效果。
二要“会道”。“会道”主要体现在技巧的层面。“能说”只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会道”才是有效沟通的结果。财政监管工作中的沟通,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政策水平,同时也要处理好与被监管对象、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具体来讲,首先要尊重对方。监管与被监管是一对矛盾,但矛盾仅对事、不对人。沟通时,我们必须尊重对方,让对方理解财政监管工作,才能创造有利于沟通的氛围。其次要诚实守信。沟通要坦诚相待,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以理服人,客观公正,切忌用蒙骗手段与被监管单位和人员进行交流。最后要留有余地。沟通是双方的事情,我们既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也要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才能达到既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规定,又有效维护被监管单位合法权益的目的。
“说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学习,注重积累,提高素质,丰富技巧,在交流中倾听,在沟通中思考,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积极转换各种视角,把有效沟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方法应用到财政监管工作的方方面面。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