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财政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安徽专员办: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应转变思路因地制宜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6-02-16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期,安徽专员办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调研中选取样本县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县域经济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比较明显,经济增速面临长期放缓,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面临调整阵痛,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应如何发展,面临着重大抉择。

  以安徽专员办选取的某样本县为例,该县属于财政补助大县,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18.66亿元,一般预算支出45.49亿元,当年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总量达24.75亿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中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77%,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87%,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该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60%,而且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靠电线电缆制造行业。该县前十年曾举全县之力建设一个工业开发区,但随着我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原有工业园区被划归上级地市。在这种情况下,该县仍然准备从头开始,建设新的工业园区,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集中力量打造,继续走工业强县的道路。

  在新常态的环境下,这种建设新的工业园区做法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面临重大风险。一是园区建设资金需求大、资源消耗很多。以该县目前的财政收入状况,难以承担大规模重建工业园区需要的基础设施投入,如果引入的工业投资项目不当,还需要地方政府投入额外资源,给予大量配套,比如要地、要电、要水、要劳动力。这种做法即使在短期内将GDP搞上去了,地方债务也会随之上升,会给地方带来比较沉重的负担。二是工业发展面临产业转型同质化的风险,作为工业基础本来就相对薄弱的县市,本地能搞的战略新兴产业,往往只能是低端环节,别的地方也能搞。而且该县新建的工业园区与其上级市新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相互毗邻,地理区位优势还相对较弱。其结果必然是在同区域内竞争企业资源、拼优惠政策、搞招商引资,结果是粥越搅越稀、产业泡沫越吹越大,一旦市场变化,产业泡沫破灭,将拉垮一片产业,严重冲击地方经济。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登高望远观大势,在谋全局中谋一域,不能一味固守原有思维,希望以大项目作为突破口。而是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发展思路,坚持立足现有、放眼前沿,坚持质量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双创。不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招商引资都要考虑与本地经济、产业、资源、人力、市场的适应性,这样形成的产业才会有可持续性,才会植根于本地经济。十三五时期,不能再走高投资、上规模、拼资源(包括政府投入、土地、财政、金融资源)的旧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具有安徽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道路。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