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专员办:互联网时代的预决算公开监管方式建议
2015年下旬,财政部监督检查局组织各省级财政部门和专员办开展了全国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本次检查涉及地方省市县各级政府及其预算单位,检查单位数量庞大,部分省份制作检查表上万张,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强度大。作为一项常年开展的监管工作,建议结合其数据简单、重复、大量的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计算机自动化优势,开发自动巡查系统,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
一、进一步规范、细化预决算公开标准
一是规范、细化公开内容。依据《预算法》,对应公开的预决算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包括报告、报表格式、内容、体例,尽量使公开内容表格化、模板化,方便各级政府和预算单位据以规范地公开预决算,也便于计算机识别,为下一步网络自动化监管奠定基础。
二是规范公开形式。指定预决算公开位置,比如在各级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网站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门户网站设立固定的栏目专门用于公开各年度预决算情况;制定规范的名称,易于识别;指定明显的网页位置,易于社会公众查阅;按照部门预决算批复的目录编制网站部门查询目录,目录链接相关部门(单位)的全部公开内容,包括历年和当年的报告、表格等规范化的数据。
三是规范预决算批复。在批复中明确公开时限、方式、内容和标准化体例。随着工作的推进,下一步可以在批复时直接生成规范格式的公开内容并直接发送指定网站予以公开。
二、开发数据库和网上巡查系统
一是开发预决算公开数据库。在现有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摘取批复时间、公开项目、公开数额等信息生成数据库,为下一步网上比对建立数据支撑。
二是开发网上巡查系统。软件可以自动到网上搜寻预决算公开信息,抓取公开时间、公开项目、公开数额等信息,与预决算公开数据库内容比对,自动生成检查表。在对全国各级政府和部门全面巡查的基础上,生成预决算公开情况总表,据以排名、考核,推动预决算公开工作。
三、逐步推进预决算公开监管工作
由于该项工作涉及面广、数据量庞大,前期可以由各地专员办负责属地巡查工作,地方财政部门负责建立预决算公开数据库,由专员办定期运行巡查系统开展区域巡查。在自动扫描发现异常的情况下,根据软件提示,进行人工干预,开展精准检查。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成熟,规范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巡查系统可由财政部直接运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检查工作,重点对预决算公开的准确性等开展实质性监督。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