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财政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山东省财政着力打造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山东品牌”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6-01-22 浏览次数: 【字体:

山东省财政厅办公室

  以电子凭证替代使用近千年的纸质凭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是构建现代化财政管理体系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对此,山东省高度重视,按照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总行统一部署,省财政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会同国库集中支付各代理银行,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在省级成功启动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实现了安全、高效、便捷的改革目标,多项管理创新被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在全国推广,被兄弟省市广泛学习借鉴,财政部给予高度评价,称山东省打造出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山东品牌’”

  一、主要做法

  一是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高点起步。山东省是全国第三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单位,起步虽不算早,但十分注意发挥好后发优势,从一开始就树立了高点起步、后来居上的改革目标。在改革范围上,一次性将省级全部860个预算单位和所有9家代理银行,以及除财政授权支付之外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全部纳入了改革范围,是各批次改革省份中最彻底的。在业务管理上,敢于打破陈规,积极对业务流程进行精简优化,大胆对电子凭证格式、内容等要素进行重新设计,更好地展现支付电子化管理优势,多项管理创新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技术实施上,同步完成了财政、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电子凭证库的建设工作,三方间支付清算业务全部实现了无纸化运行,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

  二是夯实制度基础,确保改革规范实施。以构建新型支付信任体系为目标,研究制定了包括《山东省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配套的数字证书、电子印章、应急预案、业务操作管理办法等在内的一整套支付电子化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了制度与技术的有机融合,有效保证了支付电子化安全、规范运行。其中,电子印章、应急预案等制度被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作为范本在全国推广。

  三是积极探索创新,致力破解改革难题。反复探索论证,创造性地采用了电子套章管理模式,即财政部门、人民银行统一制作单位电子印章模版,单位通过UKEY将本单位数字证书和名称套入模板后签章,既保证了电子印章的安全性、唯一性和权威性,又便于管理和维护,较好地破解了困扰全国改革推进的印章管理难题。目前,山东省做法已被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作为标准模式在全国推广。

  四是完善对账机制,保障资金安全运行。在全国率先创建了贯穿电子凭证库、核心系统和前置系统三层系统的电子对账机制,将账务对账从业务层面拓展到了技术层面,由人工核对升级为自动化处理,不仅可以轻松实现每日支付明细对账,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资金支付中的错误与疏漏,为资金安全运行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五是优化业务流程,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积极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减少人工操作环节,高标准建设支付和清算的电子通道,提高自动化处理程度,使之更好地适应电子化管理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了各方的工作效率。

  二、主要成效

  山东省启动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一年多来,通过电子化方式办理财政支付业务10万笔、资金1018亿元,系统运行稳定,业务运转流畅,国库集中支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一是快速,国库集中支付进入了高速公路。一笔支付业务从发起申请到完成清算,由过去的两到三个工作日,缩短为最快几分钟即可完成,运行更快速。二是高效,国库集中支付开辟了绿色通道。财务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支付业务,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适应了公车改革的新形势,工作更高效。三是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纳入了标准流程。财政、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业务系统实现了无障碍贯通,业务运行实行标准化生产流程,正向相互支撑、环环相扣、有效制衡,逆向相互印证、及时反馈、有效监督,管理更规范。四是安全,国库集中支付装备了防护网。通过电子凭证校验、电子签章验章、安全加密传输、实名身份认证和电子对账等多道安全锁,从根本上保证了电子凭证的唯一性、完整性和防抵赖、防篡改,最大限度杜绝了支付安全漏洞,资金更安全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