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专员办:有效投入 着力管控稳步提升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
贵州专员办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促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部、财政部从2012年起开展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经各相关省份人民政府推荐,共有14所大学纳入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学校名单。近期,贵州专员办对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资金管理使用及绩效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反映,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针对配套资金到位难、预算执行进度慢、绩效管理起步晚、政府采购不规范、财务管理不严谨等困难及问题,分析成因,建议以战略、责任、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健全中央财政补助投入机制,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一)注重战略导向,继续加大支持,优化制度顶层设计。中西部发展的两大软件制约,就是教育和医疗,中央主管部门应继续加大对中西部高校重点项目的支持,逐步将资金项目从设备购置等“硬实力”方面向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等“软实力”方面倾斜,适当放开资金使用权限和范围,增加灵活性;制定中西部高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以项目建设前后高校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估,代替传统“完成率”的单一评价,体现政策导向,提高资金支持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发挥专员办驻地优势,进一步调研中西部高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介入项目的全过程预算监管,及时纠偏,允许项目实施中的适量微调,加快预算执行。
(二)注重责任导向,科学划分事权,落实配套及管理责任。中西部省份省级主管部门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在中央财政对一些具有跨区域影响的重特优项目进行支持的基础上,各司其责,重点做好对一些基础性、普惠性项目的资金支持,确保学校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注重契约精神,强化高校资产管理,多方面筹措资金,落实资金配套责任;逐步建立完善高校财政投入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做好部门和高校间的协作沟通,在管好资金使用的同时,更注重项目对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三)注重问题导向,强化内部管理,破解项目具体实施的重难点问题。针对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中西部高校应强化内控,做好项目实施管理。在项目预算编制、申报方面,夯实预算管理基础,更新预算观念,做好具体项目与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编制与上级要求的衔接,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的衔接,项目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衔接等;在项目预算执行方面,做好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加强政策法规学习,严格合同及财务审核,保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在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科学设置项目绩效目标,建立项目申报、执行、评价全过程绩效管理,对执行完毕的项目要对照事先设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在资产管理方面,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化管理平台,将固定资产使用与资产采购结合,避免“重采购、轻管理”等现象;在筹融资方面,各高校要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在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承诺投入的同时,统筹利用好财政拨款、社会捐赠、企业投入、学费收入等方面资金,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多渠道筹集经费,形成合力,不断提升高校综合实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