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员办: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山东专员办
随着PPP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该模式已经从局限的应用于环境和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发展到从环境服务到保健设施和教育等广泛的领域中。PPP为地方政府债务的化解提供了解决方案,城镇化为PPP的推广创造了机遇。在当前我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下,PPP项目要取得成功,应当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是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PPP项目的核心是风险分担。关键在于实际操作中细分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边界,建立起公平、有效的利益和风险分担机制。风险分担的最优原则是风险由最善于应对的合作方承担,从而将整体风险最小化。比较合理的模式是私营部门承担建造、运营、技术等风险,而政府承担政治、法律、政策等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从将项目整体风险降到最低的主旨出发,要比公、私双方各自风险最小化的风险更低。因此,PPP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融资模式”的概念,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确保公开市场准入机会和公平竞争。PPP模式运作项目,把政府从微观事务中解脱了出来,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追求项目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为确保引入私营部门的质量,应做到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有效阻断利益寻租的路径。
三是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相对应的是利益分配机制。逐利是私营部门的内在需求,合理的与风险对等的利益分配机制是防范私营部门道德风险的有力保障。利益分配方案必须明确,并适当考虑可变因素。
四是深入骨髓的契约精神。PPP模式运作的项目大多具有规模大、工期长的特点。有些项目存续期内政府及其部门可能更换多届决策者,这就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具有契约精神,严格按照约定的合同条款执行,不得擅自变更,不随意干涉私营部门的管理,不因政府换届、部门换人等变动因素影响项目的执行,维护好公私部门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