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员办:浅析银行资金空转现象的表现形式及规范措施
安徽专员办
安徽专员办在从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情况发现,银行资金空转情况明显。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而没有流向实体经济,或者是在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过程中,融通链条被拉长,资金在中间环节循环往复,推高融资成本,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一、贷款资金流向大型国企融资平台。银行资金集中流向大型国企集团的本部,本部没有实体经营业务,实际是集团的投融资平台,资金进入集团本部后即被财务公司或集团“资金池”归集,最终投向不得而知,不排除部分资金用于财务公司同业拆借、集团委托贷款、置换他行贷款、甚至转向信托市场等,最终流向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过剩产能领域等。大型国企集团凭借企业规模实力和良好的信用能够轻而易举获得银行贷款,某种程度上成为银行资金的“二道贩子”,掌控了大量信贷资金管理权和使用权,为资金空转谋取利益留下了空间和隐患。
二、银行资金流转于同业业务之中。近年银行间市场发展快速,银行通过同业拆借等往往可以低成本获得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在影子银行等市场获得更高收益,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就可实现套利。同业业务已经从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变成追求盈利、扩大资产规模的手段,并逐渐从银行的边缘业务发展为重点业务。同业业务品种多样化、价格灵活性、高收益态势以及资金最终投向的隐蔽性,使大量银行资金沉溺于同业业务之中。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应收款项类投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银行票据业务、理财产品等同业资产规模呈逐年扩张态势,银行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流转,空转中获利,同时“挤出效应”作用下,给银行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从而落实到产业升级、企业更新换代等关键领域添加了难度。
三、贷款资金直接置换企业在他行贷款。企业用银行贷款资金直接归还前期在其他银行的贷款,包括即将到期的本金和利息,此类贷款资金在银行之间转移,不经过借款人正常的资金周转、不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从资本简单循环来看,银行贷款应当经过借款企业生产经营周转后,用增值的货币资金归还,而不是用银行贷款归还贷款。贷款置换形成资金空转,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是打东墙补西墙、饮鸩止渴的表面繁荣。目前新贷款资金置换在他行旧贷款情况较为普遍,包括表内自营贷款置换他行表内贷款、表内贷款置换他行表外融资、表外融资置换他行表内贷款等多种方式。银行业新增信贷资金或表外融资多被用于举新债还旧债,未被真正运用到企业生产营运中,资金在银行之间滚动空转,激增贷款规模,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四、贷款资金与银行理财产品相关联。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招引越来越多的对公客户参与购买,对公客户中不乏银行的信贷企业或者表外融资对象,包括大型国企等。他们一方面从银行获取利率下浮的优惠贷款和表外融资,一方面又以资金暂时闲置为由购买理财产品,有的贷款资金直接回流到理财产品上。而理财产品资金又以不同方式、借助不同渠道空转赚利或进入虚拟经济等。贷款资金与银行理财产品高度关联,是银行和企业双方处于各种目的共同逐利的表现,是银行表内资金借道转入表外绕规模获利的途径。获取银行融资的企业,将资金投入理财产品,则再一次导致资金的空转,愈发加重了实体经济资金紧缺的困境。
原本是从银行业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为银行或同业的资金业务,资金空转对于银行来说可在短期内获利,而长此以往终会出现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下降、银行信用受损、风险成本远高于收益等等的连锁反应。“以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后果不容忽视,应积极加以整治和规范。
一、支持实体经济是银行发展的源泉。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基石,银行发展应立足于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乃是银行业务发展的正途所在。银行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兼顾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二、搭建资金供需双方的直接通道。资金的“二道贩子”或者诸多的中间环节使银行资金在空转的同时成本也在层层加码,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加大风险管理、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的力度,推进同业业务、理财业务、委托贷款等业务健康发展,严格清理资金的通道、过桥等问题,使资金供需双方能够直接对接,缩短资金流转链条,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三、有效隔离表内外资金互接渠道。理财资金池等表外资金属代理业务资金,银行理应不承担融资风险,按照风险监管原则与自营贷款应当进行有效隔离,目前表内外资金滚动接续放贷,在风险完全对接的同时也极大地膨胀了贷款规模。应当有效隔离表内外资金互接渠道,减少风险传导。
四、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规定。遵照监管新规要求,信贷资金要实施实贷实付和受益人支付原则,落实好信贷资金的明确用途和坚持受托发放,这是解决银行资金空转的制度性屏障。对于不严格执行监管新规,敢于以身触法的给予严肃惩处,顽疾要用猛药除,实体经济缺血不济到了该用猛药的时候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