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财政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甘肃专员办:进一步做好会计监督信息化工作的思考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4-09-22 浏览次数: 【字体:

甘肃专员办

   如今企业财务数据日趋规模化、信息化,会计原始资料逐渐趋于完全电子化,会计监督也从基于纸质资料的监管逐步升级到基于电子与纸质资料并行的监管,但是,会计监督信息化相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仍相对滞后,甘肃专员办结合会计监督工作实践,就进一步做好会计监督信息化工作提出几点工作建议。 

  一、创新监管方式,适应会计监督信息化发展 

  以会计监督信息化为抓手,创新监管方式,大幅扩大会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尝试非现场监管方式。非现场监管具有比现场监管及时高效、监督成本低等优势,同时,非现场监管具有风险预警及为现场检查提供重要依据等作用,通过非现场监管,能够及时和连续地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实现对企业信息质量的动态分析,增强现场检查的针对性。二是通过约谈、调查等补充监管手段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效率。通过会计监督信息化拓展会计监督范围,针对不同企业情况灵活选择适应不同的监督方式,是实现会计监督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有力举措。 

  二、提高监管效能,发挥会计监督信息化优势 

  会计监督的信息化不同于电算化。单纯的把纸质账簿变为电子账簿检查,而没有配套、对应和高效的监管功能,则是没有效率的信息化。会计监督的信息化是基于企业电子数据,把握企业信息化特点,运用专业检查软件各项功能,实现对企业业务发生情况、财务核算与实际业务的匹配情况、各项收支科目的合理性、重要收支的核算流程跟踪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会计检查软件的有效功能,将切实可行的检查思路付诸于检查软件功能的实现。 

  三、完善检查软件,加强会计监督信息化人才培训 

  做好会计监督信息化工作,基础是软件、关键是人才。财政部高度重视会计监督信息化工作,很早便投资开发了会计监督检查软件。但是由于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五花八门,会计信息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导致监督软件数据导入困难或者转换后导入的数据与软件内置公式不匹配导致检查预警、多账簿分析、检查分析、报表生成等功能不能正常运行,检查软件不能导入数量金额账等问题普遍存在。另外,随着会计监督方法的不断创新,面向对象的几种检查功能很难满足检查思路的需要。建议在梳理目前企业使用的各种类型会计软件的基础上,总结专员办实际操作改进建议,完善监督软件的开发,让业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共同参与软件开发,继续加强面向对象的功能设置,逐步开发面向语言的运行板块,切实增强监督检查软件对各类会计软件的包容性。 

  与此同时,会计监督信息化人才的培训也是当务之急。人才是落实工作的关键,当前由于缺乏深入有效的会计监督信息化培训,导致当前诸多软件功能如SQL server数据库编程、检查预警分析等功能在监督实践中未有效利用。建议通过增加会计监督检查软件的培训期数、考核培训质量、每年系统组织检查软件使用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不断提升会计监督人才信息化水平。 

  四、改善监督环境,做好会计监督信息化制度保障 

  201416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在规范会计信息化的同时为会计监督工作信息化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仍有个别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是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二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二十条关于软件供应商应当提供面向会计监督的用户手册的规定对于会计监督人员迅速掌握对会计软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没有详细的功能设置规定,也容易造成供应商应付了事。 

  建议进一步改善监督环境,加快会计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明确软件供应商提供面向会计监督的用户手册应具有的必要功能设置,并考虑软件供应商在软件中嵌入面向监督检查的专门工作端口的可行性,在工作端口设置对操作日志及所有数据资料的全局查询功能。 

  五、整合监管资源、实现联合监管和信息共享 

  相对于成千上万的企业,会计监督力量相对分散和薄弱,容易造成监督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是重复监督等问题。建议一是通过会计监督信息化,实现专员办、地方财政监督部门、税务部门等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有利于充分利用检查成果。通过创新监管手段,开展部门联合监管有利于发挥各监管部门优势,形成协同效应,提高会计监督震慑效力。二是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作用,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工作规范问题,提高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执业质量的监管,从而间接推动会计监督工作的市场化质量。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