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财政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安徽省财政厅:上半年安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特点及相关政策建议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4-08-11 浏览次数: 【字体:

安徽省财政厅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省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总体上仍保持稳步增长,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7元,增长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03元,增长12.3%。上半年,在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7583元,同比增长10.9%,经营性收入2038元,同比增长7.3%,财产性收入875元,同比增长1.7%,转移性收入1841元,同比增长12.7%。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014元,同比增长18.7%,经营性收入1715元,同比增长0.6%,财产性收入77元,同比增长38.6%,转移性收入1397元,同比增长19%

  二、主要特点

  1. 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追赶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国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5205073元,增幅9.6%12%。我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0.3个百分点。我省城乡居民收入追赶全国平均水平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的比例达到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0元。

  2.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居中部首位。在中部六省比较来看,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位次较好。上半年我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位居中部第3,分别低于湖北297元、湖南227元,差距缩小,增速并列中部第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连续三年位居中部第1,比第2位的湖南高586元,差距拉大,增速并列中部第2

  3. 四大项收入增长不一,城镇居民财产性、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从居民收入分项来看,上半年我省城乡居民四大项收入均保持增长态势。在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0.9%12.7%,经营性收入增长7.3%,财产性收入增长1.7%,增长较为缓慢。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增长快速,分别同比增长18.7%38.6%19%,经营性收入增长仅0.6%,增长缓慢。

  4. 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改善,收入差距缩小。上半年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71,比上年同期低0.05,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61,比全国低0.49,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继续缩小态势。在中部六省中,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分别为湖北2.8,湖南2.72,河南2.77,山西2.97,江西2.8,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中部六省中最小。

  三、因素分析

  1. 全省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夯实居民增收基础。经济稳定增长增收才有更大空间,在全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省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今年1—6月,全省国内生产总值935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3%;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921.8亿元,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16.9亿元,增长12.4%,增幅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13.8%。同时,物价涨幅回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5个百分点。全省经济稳中有增,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中部领先,夏粮实现连续11年增产丰收,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为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奠定基础。

  2.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保障居民增收来源。1-6月份,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5.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15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70.92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6.7%101.3%83%。城镇登记失业率3.28%,低于去年同期0.24个百分点。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增就业同比增长13%;人力资源市场每月求人倍率高于1.18,岗位供大于求;企业用工总体稳定,岗位流失率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中有增,化解产能过剩职工转岗再就业工作平稳。

  3. 民生持续改善促进居民增收减支。上半年,全省财政收入1959亿元,增长11.2%,财政支出2161亿元,增长11.3%。全省财政民生支出1780亿元,增长13.2%,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2.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生投入持续增加,民生事业不断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我省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享受越来越多的福利,个人及家庭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压力逐步减轻。

  4. 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半年省财政及时兑付种粮农民补贴资金72.36亿元,以及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亿元,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安排21.4亿元,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重点培育100个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20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安排9800万元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安排18.3亿元,支持大别山区、皖北连片特困等地区扶贫开发。拨付保费补贴资金4.9亿元,为586.4万次农户提供95亿元风险保障。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138.6亿元,人均受益375元。

  5. 投资理财收益下降,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等拉低了城镇居民财产性、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今年以来股市相对低迷,互联网等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且不稳定,房地产限购等因素导致居民投资回报降低,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投资持谨慎态度而有所转移,上半年我省个人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1684.5亿元,人均个人储蓄比年初增加2794元,比去年多存90元。近几年虽然农业生产连续丰收,但从农民角度看,农机投入、劳力成本、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上涨等,影响农民经营性收入提高。

  四、相关建议

  1.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公平税赋、清费正税,通过减、免、缓、抵等措施减轻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费负担,提高高收入群体缴税比重。加快国企改革,继续提高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比例,用于民生。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工资协商力度。持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限度的释放改革发展红利。

  2.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就业创业容量。深化就业领域改革,着手制定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的综合政策和规范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制度。加大力度开发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组织开展就业见习、招聘基层特定岗位,加快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实施进度。抓好各项就业服务,及时向未就业对象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和当地人才招聘信息。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加强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跟踪,推进创业引导贷款项目,用好创业扶持资金。

  3.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大"三农"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切实做到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有计划的建立职业农民队伍;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把发展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经营结合起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