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专员办:加强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山西专员办
财政部第35、36号令颁布实施以来,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效果明显,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强化管理。
综合分析,当前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部分单位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纳入单位全局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存在资产管理岗位缺岗、混岗,职责不清,人员变动频繁、工作衔接性差,重视购建、轻视日常管理,会计人员缺乏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会计核算不规范等现象。
二是内部管理控制不完善。一方面,管理程序不严格。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采购、保管、报废、清查等程序不健全,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不按规定程序报批,未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现象。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需要金额核算、数量控制等各方面的有效衔接,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有些基层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难以保证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
三是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有些单位喜欢做“面子”工程,在办公设备的配备上相互攀比,求种类齐全、功能先进,不顾单位实际需要,盲目购进,结果其使用效率低下,造成无端的资源浪费;有的单位借国家撤消特种车辆牌照之机,更换车辆,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
四是监督考核不到位。在基层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时,没有将资产管理列入考核目标,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较少关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和使用,客观上导致基层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同时,主管部门监督不到位,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及时,对发现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另外,目前专员办虽然开展了综合监管,但监管力度不足,致使对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仍存在“真空地带”。
新形势下,加强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重点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强化单位负责人重视力度。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完善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每年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
二是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基层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绩效审计,分析评价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中存在的管理不善、闲置浪费等问题。
三是加强固定资产各环节管理。各基层预算单位应强化对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明确固定资产业务管理流程,对确保固定资产业务进行全过程得到有效动态管控。购置环节,应加强论证,科学决策,杜绝盲目采购。日常管理环节,应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核算等各部门的职责。同时,建立健全资产卡片台账,定期检查考核使用情况及保养维修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行成本核算的单位,可引入固定资产有偿占用管理办法,通过成本核算促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处置环节,应实行评估和集体审议制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和提高队伍素质。基层预算单位应重视资产管理人员配备,将有经验、懂政策、会管理的人员逐步调整到资产管理队伍中来。要想方设法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奖惩分明。
五是加大综合财政监管力度。专员办要紧紧抓住财政监督转型的机遇期,立好规矩,建立通报制度、奖惩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增强被监管单位的主动意识,使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贯彻。积极探索基层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综合监管的有效途径,加强基层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对基层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