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财政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2025年1月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来源:庆阳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5-02-13 浏览次数: 【字体:

元月份,全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定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盯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在组织收入、优化结构上持续用力,全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落实,全市财政运行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收入

1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5亿元,完成年初目标任务(100亿元)的12.55%,超预算进度4.2个百分点,超收4.22亿元;同比增长90.6%,增收5.97亿元,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1%)86.5个百分点,收入总规模稳居全省第二,增幅连续两个月位居全省第一。分结构看:税收收入5.42亿元,同比下降2.21%,减收1224万元;非税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584.45%,增收6.09亿元。分级次看:市本级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1.45%;县(区)级收入9.78亿元,同比增长153.92%。  

2.支出

1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5.53亿元,同比增长28.5%,增加支出10.1亿元。支出总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增幅位居全省第三。分级次看:市本级支出4.44亿元,同比增长40.83%;县(区)级支出41.1亿元,同比增长27.3%。

二、一般公共预算执行分析

(一)预算执行良好,财政收支实现“开门红”。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消除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切实担当作为,不断增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凝心聚力,笃力奋进,攻坚克难,积极履职尽责,强化形势分析,多措并举挖潜增收,做到各项税费应收尽收,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同比增长90.6%。聚焦春节前后关键时间节点,把保稳定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强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5.53亿元,增长28.5%,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

(二)强化非税征管,矿业权出让收益拉动明显。采取多项举措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持续推进非税收入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各执收执罚单位积极履职尽责,依法依规推动各类专项收入、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及时入库。财政部门加强与市自然资源局、市税务局协调配合,合力推动合水西-宁县北探矿权出让收益6.09亿元及时入库,拉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8.52个百分点,其中西峰区、宁县分别入库探矿权出让收益3.31亿元、2.58亿元,带动两县(区)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4和1286个百分点,推动本月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三)兜牢“三保”底线,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严格执行人代会批准预算,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加大预算统筹,强化国库资金调度,坚持保主保重,始终把“三保”置于财政保障最优先地位,在财力安排和资金调度上优先保障,督促相关部门和县区清欠历年三保欠账,市级财政当月调度“三保”资金14.74亿元,实现了全市干部职工工资及附加、社会保障、临时救助、惠民惠农补贴等资金应保尽保、落实到位,11项民生支出34.2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2%,科学技术、交通运输、节能环保、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335.6%、143.3%、126.1%、39.0%。

(四)税收收入小幅下滑,持续增收支撑不足。执行煤炭资源税新税率后,资源税同比增长31.03%,印花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个别税种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分别增长42.24%、2.6%、18.09%。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国内外需求减弱等宏观因素影响,上年全市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增速回落、煤炭企业停产减产、全市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在当月持续作用,项目工程量和油服企业工作量下降,市场主体换票量同比下降,增值税、消费税等主体税种减收拖累本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2.21%,减收0.12亿元,较全省平均增幅(-1.7%)低0.51个百分点,剔除探矿权出让收益一次性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97%,稳定增收的基础仍不牢固。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25年1月,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5亿元,增长154.9%,增收3.04亿元,其中:市本级收入4.69亿元,增长220.38%;县(区)级收入3063万元,下降38.28%。主要原因是成功出让两宗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97亿元,增长154.34%,增收3.01亿元,拉动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153个百分点。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完成6.47亿元,增长189.44%,其中:市本级完成4433万元;县(区)级完成6.03亿元,增长169.61%。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长主要是国有土地出让金安排的支出增长导致。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发展谋划之年,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优化转型升级的接续换挡期,主要经济指标和产业发展上升趋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应该看到税收收入增长乏力,财政增收基础薄弱,“三保”保障、还本付息、乡村振兴、产业培育等支出需求持续增长,财政紧平衡状态仍将持续。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在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和基层财政治理上持续用力,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为扎实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在挖潜增收上下功夫,保持收入稳定增长。紧盯全年收入目标任务,科学分解部门收入目标,加强与执收部门沟通对接,强化征管手段,不断提高收入质量。持续强化财政、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配合、横向联动、定期会商机制,加快综合治税平台建设,抢抓政策机遇,严格执行煤炭资源税税率提高、石油矿业权出让收益上缴和水资源费改税政策,围绕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会同项目主管部门做好税费就地入库工作。督促非税执收单位规范精准执法,清理盘活处置闲置国有资产,督促市属国有企业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加大零散税源稽查征缴、非税收入核查清缴和历年税费清欠追缴力度。

(二)在主动争取上下功夫,持续做大财政盘子。各级各部门要把向上争取作为永恒主题,长抓抓常,深入研究国家出台的引导性、奖励性政策措施,吃透精神,主动谋划,及早对接,紧盯项目储备,提高项目质量,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和项目库,为争取资金奠定坚实基础。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分析研究转移支付分配方式方法,精准对接,建立省市常态化跟进机制,相关部门和各县区要全力向上争取政府债券额度、产业扶持资金、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强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奖补以及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等项目资金支持。同时,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结合我市发展重点在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建设项目类专项债券争取上加强汇报衔接,力争获得更多支持

(三)在预算执行上下功夫,切实提升财政资金效能。要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坚持无预算不支出,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可花可不花的一律不花,可以少花的尽量少花,必须要办的活动务必厉行节约。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除“三保”外,优先保障中省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资金需求。及时分配下达转移支持资金,紧盯超长期国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安排资金、乡村振兴和教育科技支出等重点项目资金,统筹高效调度财政资金,分析研究项目资金管理短板弱项,精准施策,与项目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切实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支付进度,确保尽快形成有效投资。

(四)在防范风险上下功夫,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严格落实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基层“三保”工作的意见,各县区要积极履行“三保”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执行省财政审定的“三保”预算,不擅自扩大保障范围。落实保工资和保基本民生资金专户管理要求,建立“三保”库款专项调度机制,坚持“三保”财政支出中最优先位置,确保应保尽保。要持续推进财政暂付款消化工作,将暂付款消化纳入年初预算,积极采取限期催收、预算安排、转列支出、扣收财政补助等方式全力消化,坚决做到暂付款只减不增,规模逐年下降。认真落实《甘肃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处置政府资产等方式筹措资金,多渠道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精准衔接中央一揽子增量化债政策,全力争取省级倾斜支持,指导督促合水县完成高风险地区风险等级压降目标任务,确保全市全口径债务率控制在核定范围以内。加强债务风险自评和风险预判,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五)在数据质量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财政基础管理水平。深入推进财政基础管理工作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对发现问题要严格按时限要求整改到位,坚持以改促治,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规范财政基础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总会计核算最新要求,规范进行会计核算,准确记录反映本级政府各项财政收支行为。严格按编审要求,高质量完成2024年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部门财务报告的编制上报工作。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