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财政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财政事业发展
近年来,宁县财政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财政中心工作,以“为国理财,为民服务”为主题,以深化效能建设为突破口,以自身建设为内动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努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财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一、围绕总体目标,落实“两个责任”。紧紧围绕“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和财政干部成长安全”这一目标,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财政工作紧密结合,成立了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按季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工作,年初与各支部、财政所和各股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印发《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意见》,将廉政建设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股室、所,确保各项任务有领导负责,有单位落实,有人员办理。制作主体责任链条式传导、倒逼式追责图等版面8幅。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支书记与班子成员、财政所、各股室党员干部分级约谈,分析研判形势,层层传导压力,对敏感岗位进行警示性提醒,打好“廉政疫苗”。理顺监察室职能,明确纪检监察工作主要职责在于“监督、执纪、问责”,确保“三转”工作落实到位。
二、勤抓廉政教育,强化干部管理。一是建成了廉政宣传长廊、工作室,制作版面30幅,通过LED屏、电脑屏保、县财政局门户网站、勤廉监督网等,宣传财政精神,滚动播放廉政警句200余条,起到了廉政教育潜移默化、入脑入心的效果;二是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持之以恒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和廉政知识的学习培训,选派科级干部和财政所长到省市财政部门和各级党校培训,开展“书记讲党课、干部谈心得”座谈、文明礼仪讲座、财务知识培训、文艺节目汇演、主题演讲、廉政知识问答竞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培训教育活动,受教育干部职工560人次,使全体财政干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增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三是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对全系统涉及提拔、调动的干部进行财务检查,做到防微杜渐,有效预防了干部职务犯罪;四是落实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对新任股(室)、所负责人,进行任职前廉政谈话,提前化解廉政风险;五是引入人事竞争机制,实行干部双向选择岗位制度,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干部活力;六是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工作行为,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参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廉洁干事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约束机制,狠抓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和市委实施细则及县委“一规定一办法”,坚决纠正“四风”, 修订完善了《局务会议事规则》和《党总支民主生活会制度》,讨论制定了《宁县财政局工作规则》、《财政系统党政正职六个不直接分管制度》、《“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等,印发了《宁县财政系统干部作风监督检查实施细则》、《宁县财政局工作规则》、《宁县财政局工作手册》,健全“四制”(即: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制定了财政干部“十不准”等制度,让每位干部牢记“有权必有责,有位须有为”。成立系统作风监督领导小组,加大对系统干部职工到岗守岗、制度执行、工作落实的明察暗访力度,对局机关月抽查不少于4次,乡镇财政所月抽查不少于1次,对抽查中发现的违纪问题随时在电子显示屏或公示栏予以公示,同时在全系统通报。开展治庸问责活动,重点整顿迟到早退、上网玩游戏、网购、聊天和工作日饮酒等行为,开展明察暗访15次,通报批评4人,警示约谈8人。领导带头遵守各项制度规定,职工始终坚持提前10分钟上班,按时下班,急事紧事加班加点;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轻车简从,减少陪员;严格办公用房面积,无多占、超占情况;没有违规经商办企业和个人持有“会员卡”及单位私设“小金库”;建立干部职工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全体职工以实际行动践行“六个一”,立足岗位,服务大局,倾力创建文明高效美丽机关。
四、紧盯风险节点,重抓预警防控。按照“清权查险、监督防范、预警控制、考核评责”的思路,狠抓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从严采取“三书一追究”制度,确保了全体财政干部依法理财,清廉做事。一把账户关,开展财政系统账户、资金、印鉴管理拉网式检查,撤销合并不符合规定的账户25个,进一步规范了账户开立业务流程,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二把现金关,实行国库直接支付、授权支付、公务卡结算等转账方式,规范结算行为,严控现金流量。三把核算关,严格执行《会计法》及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坚持“六审”原则,加强业务交叉互审和内部稽核,实行分管领导月审核签字制,全面实施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四把采购关,实行“管采分离”,规范调整集中采购目录,将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由0.5万元提高到1万元,所有工程类项目招投标划归职能部门管理,规范采购行为。五把验收关,按照项目资料不齐全不验收、各方负责人不到场不验收、项目质量不符合采购文件规定及合同约定不验收的“三不验收”原则,规范了项目验收工作。六把惠农关,将所有惠农资金一律通过“一折统”直接发放到户,发放准确率和到户率达100%。通过制定考核办法、签订责任书,对财政资金实行跟踪检查整改。开展了惠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七把支付关,将工程建设、购置维修、印刷等公务费通过财政一体化网络直接支付到承包商、供应商账户,减少了资金中转环节。落实“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全县106个单位在县政府门户网站或部门网站对单位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进行了公开。
五、强化监督检查,整饬财经秩序。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定,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制定完善了《宁县县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报账支付管理切实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的通知》等制度,修订了《宁县惠农资金财政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宁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宁县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宁县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须知(试行)》、《宁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宁县企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宁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等9项管理办法,对财务违规行为提出了具体的处理办法,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开展社保资金大检查,先后深入县医院、中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等27个卫生医疗机构对药品零差价进行了检查、清算,同时对新农合资金、公共卫生均等化资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资金1.7亿元;对全县城乡低保、五保资金进行了全面核查,督促县民政局及时收回69个重户低保资金3.7万元;对全县农村危改和灾民建房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加强土地出让及保障房资金检查,对2010至2013年以来省级国有土地出让、农业土地开发扶持资金等25个项目进行重点抽查,检查资金6540.1万元;会同非税局、国土局对全县2010至2012年土地出让金、耕地开垦费、新增国有建设土地使用费的征收、使用、上解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数据;对2007至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进行了绩效检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开展日常监督和专项治理,对乡镇政府、教育、卫生等单位政府采购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行为予以警示,提高了单位依法采购的自觉性;配合县纪委对交通、运管、交警、城建等单位2011至2013年收费和罚没收入进行了检查;突出医药、公交、教育、粮食等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迅速行动,认真查纠,深入扎实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
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努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真正建立起“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想为”的自律机制,“不愿为”的保障机制,不断落实、巩固和深化惩防体系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保障财政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