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抓落实 为民理财显担当
全市“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市财政局紧盯“七大重点”任务,聚焦主责主业,认真查找差距短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落实、提质量、显特色,积极营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财政服务环境。
一、简流程、显特色,围绕重点任务树亮点。结合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对局属各单位和机关各科室受理的财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监管等重点事项进行重新梳理优化,对办理流程、材料清单、办理时限再精简、再压缩。累计梳理汇总政务中心财政局窗口政务服务类事项清单2项,非政务服务类事项清单71项,省级下达的预算专项指标,直接分配到具体县区部门单位的,3个工作日下达;需要二次分配的,在部门单位提交分配计划和市政府审批后5个工作日下达;一般专项、必保项目资金支付,部门单位录入支付系统,市政府审批后1个工作日完成审核;集中支付事项,预算单位当日发送的支付申请,当日审核发送至银行。财政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2个工作日,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同时,推广实施庆阳市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平台2.0),各预算单位依法依规取得的各类收入及其安排的支出全部纳入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统一的预算管理,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单位少跑路”。
二、强保障、促发展,突出主责主业强重点。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保障职能,助力“两型”机关创建工作。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6亿元,增长23.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15亿元,增长2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收支规模双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首季“开门红”。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不断调整、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截至4月底,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等涉及基本民生的支出分别增长30.62%、98.65%、26.69%、2.48%、77.97%、10.09%。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层“三保”、减税降费、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重点任务。
三、优服务、提效能,聚焦作风建设破难点。围绕“忠诚、奉献、高效、卓越”的财政核心理念,以《庆阳市财政局文明办公优质服务工作制度》《财政干部职业道德规范》《财政干部言行规范》《关于进一步优化财政业务流程加强资金管理的通知》等制度执行,倒逼干部职工加强学习,熟悉掌握财政业务有关政策措施、财经法律法规,强化作风建设,更好服务群众,切实提高工作效能。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对职责范围内的事,不推不拖、及时办理;对职责范围外的事,耐心解释、积极衔接。落实限时办结,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度,对承办的市委、市政府和领导批示件、机关文件、预算指标下达、资金拨付等交办事项及日常工作,由专人负责办理,做到无缝衔接,确保在规定或承诺的时限内办结并予以答复。严格落实 AB 岗、“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工作人员相互补位,做到一岗多责、一岗多能,对办理所需材料实行一次性告知,让群众只跑一次,开通重大事项“绿色通道”,急事急办,随来随办,树立为民服务的标杆意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