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训里的财税文化
刘国荣
古代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父祖长辈为后嗣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持家治业等制定的原则和规定,或单独刊印,或依于族谱,用以培育家族成员的价值信仰,规范家族成员的言行举止。“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我国历来重视家教门风,注重发挥家训的教育、引导、规范、约束等作用。 “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我国封建社会,理财是国家治理的大事,也是家族里诸多小家庭的大事,古代家训里蕴藏着丰富、深厚的财税文化。
正确认识、获取和管理财富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重视道德对经济活动的约束作用,强调“见利思义”。古代家训吸收了这一思想,把仁义作为评价经济活动的准则,强调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谋不义之财。《庞氏家训》对财富的认识,形象且深刻:田地财物,得之不以义,其子孙不能享。古人造钱字,一金二戈,盖言利少而害多,旁有劫夺之祸。其聚也,未必皆以善得之,故其散也,奔溃四出,亦岂能以善去,殃其身及其子孙,“多藏必厚亡”,老子之名言,信矣!《蒋氏家训》:财者众人之所趋也,凡处宗族、亲戚、邻里,务要轻财重义。我宽一分,则人受一分之财,如刻剥致富,则多怨,且伤阴德,甚非善后之策。
封建王朝重视农业,国家财政收入体系由此构建,增长有限。量入为出是理财的核心。民间财富积累不易,节俭持家成为家训。一方面,一般家族需节俭积累财富,维持家计,追求兴旺。富裕家族和富贵家族,要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实现家族“富贵长保”,也必须节俭戒奢侈。另一方面,节俭戒奢侈对家族成员培养道德操守、出仕清廉也有积极意义。古代家训在管理财富方面主要强调两点:
一是量入为出,节俭戒奢侈。《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孙氏家训》:家宜俭。量入为出,则财用自裕。凡事宜安分,即冠婚丧祭虽系大事,亦不可效奢华。《张氏家训》:劝我族人,节俭为尚……现时富足,当思久长。量入为出,有储有藏。《杨氏家训》:人世间,常见名门世族,莫不知祖宗勤俭,以成立之本,下代之祸,莫不由子孙奢侈,以败家业之旨哉……凡我族人,当务勤俭。
二是勤记账册,精心理财。《庞氏家训》:考岁用……置岁入簿一扇,凡岁中收受钱谷,挨顺月日,逐项明开,每两月结一总数,终年经费量入为出,务存盈余,不许妄用。置岁出簿两扇,一扇为公费簿,凡百费皆书。一扇为礼仪簿,书往来庆吊祭祀宾客之费。《孙氏家庭要事》:勤记账册。往来银钱,全凭簿册。宜勤笔记,以免忘却。庶几远年,头头有著。休宁黄氏《家用收支账》共三册,详细记录了清雍正四年至乾隆十三年共二十三年的日常收支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册《家用收支账》的后面,都有各年的“完粮登记抄底”。
按时、足额缴纳“皇粮国税”
我国封建社会的“皇粮国税”,与现代税收一样,也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符合条件的老百姓都有按时足额缴纳的义务。古代家训对此作出规定,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从国家忠义出发,强调按时缴纳“皇粮国税”。浙江衢州孔氏祖训:孔氏子孙徙寓各府州县,朝廷追念圣裔,优免差徭,其正供国课,只凭族长催征。皇恩深为浩大。宜各踊跃输将,照限完纳,勿误有司奏销之期。《朱子家训》: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施氏家训》:田畴赋税,国家岁有常供,务须及早完纳,以报君恩,方见遵王守法之实意。凡我族人,宜凛此为首训。
二是既讲国家忠义,也讲国法威严,强调按时缴纳“皇粮国税”。《诸葛氏积庆堂家训》:输国税。租税乃国家重务,迟速必不可免者。吾族子孙须当早办完,毋得延捱,自取罪辱,此亦处畎亩之忠也。《秦氏家规》:急国赋。子孙遵国家法制,正赋当及期而供。即正赋外随时所议征输,亦上供须早,勿听浮薄子言,不知忠爱,以惜财误公,自干罪戾。《萧山楼氏家训》:输国税。租税乃国家重务,迟速必不可免者。吾族子孙务宜早办完纳,毋得延捱,自取罪辱。《竹氏家训》:输国赋。租税国家重务,迟速必不可免者。吾族子弟务宜早办完纳……过时不完,自取罪辱。此不忠于国,亦不自爱者也。《王氏祖训》:岁输贡赋必不可免,虽贫窭之家或不能猝办,而俭省以备输纳甚至计也。如侈一时用度,而恬不知有催科之急,骈致牢狱伤裂体肤且并济事。国课仍然要完,吾甚为之痛惜也。
三是足额缴纳,不“匿税”。我国古代,偷漏税称为“匿税”。自秦以降,封建王朝都制定了具体的税律,严厉惩治“匿税”行为。西汉开征“算缗钱”后,各地“匿税”严重,汉武帝遂诏“告缗令”。《唐律疏议》:“诸应输课税及入官之物,而回避诈匿不输,或巧伪湿恶者,计所阙准盗论。” 宋制规定“令结甲输税”“不实,许人告,以其田赏之”。《元典章》:“匿税者,其匿税之物一半没官,于没官物内一半付告人充赏外,犯人笞五十,其回回通事并使官银买卖人等,入门不吊引者,同匿税法”。《大明律》:“凡欺隐田粮,脱漏版籍者,一亩至五亩笞四十,每五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其田入官,所隐税粮,依数征纳。” 《大清律例》:“凡客商匿税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于入官物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充赏。入门不吊引,同匿税法。若买头匹不税契者,罪亦如之,仍于买主名下追征价钱一半内官”。封建王朝惩治“匿税”措施不可谓不严,为此,一些家规专门就防止“匿税”作出规定。
子弟出仕清廉不贪墨
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清廉家风是传统好家风的核心内容,古代家训从操守、钱财等方面对家族子弟廉洁从政多有规制,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强调子弟出仕不得贪墨,如有衣食不周者,家族资助之;出仕子弟禀禄有余,亦须捐助家族。浙江金华浦江郑氏家族,其在被朱元璋尊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协助下制定的家规规定: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又不可一毫妄取于民。若在任衣食不能给者,公堂资而勉之;其或廪禄有余,亦当纳之公堂,不可私于妻孥,竞为华丽之饰,以起不平之心。《萧山孙氏家规》:子孙有出仕者,当切切以报国为念,不可一毫妄取于民。若仕任衣食不周者,公堂资给之,其或禀禄有余,亦须捐助公堂,不得自肥。范仲淹在《戒诸子及弟侄》中训诫子弟为官要清白,不要谋取私利:“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以光祖宗”。《康氏家训》:褒廉洁。有人贪财有人拒,古今清廉不相容;和珅至今人唾骂,包拯千古留美名;贪贿无厌积万贯,暴露美梦一场空,我族子弟若为官,清正廉洁心为公。
封建王朝经制的官员俸禄,大多难说丰厚。西汉时期,中高级官员收入丰厚,低级官员收入不高。东汉崔寔指出,自秦以后,一般官员“俸禄甚薄”,“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活妻子”。唐朝官员俸禄总体不错,但安史之乱后,因国家财政困难,加之“厚外官而薄京官”,京官竟“不能自给,常从外官乞贷”。宋代初期官员俸禄并不高,但从宋太祖至宋徽宗,都曾为百官增俸,一些专家认为宋朝官员俸禄比较丰厚。明朝以薄俸养官,“有明官制,上仿成周,而俸给则大远于古,数额既少,又折支焉”。清初官员俸禄承明制,雍正施行“养廉银”后,官员俸禄大有改观,但京官、外官差别较大。张宏杰做过统计:道光二十年曾国藩做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时,国家经制的薪俸与公费合计为白银129.95两,但各项必要支出包括住房、出行车马费、日常生活开支等合计白银608.46两。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因为穷困拮据、脾气又大,与仆人陈升发生口角冲突,后来陈升另寻高枝。这年底,曾国藩借银累计400两。1848年,已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副部级)的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省亲。所以不能者,一则京账将近一千,归家途费又须数百,甚难措办。”
封建社会,家族子弟出仕后富足有余,常回馈家族。北宋名相范仲淹在《戒诸子及弟侄》中说: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然以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尚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以入家庙乎?他用积攒的钱财在吴县购买了千亩良田,设立义庄、义田、义学,救助家族中的孤老贫弱者,让家族中“虽至贫者,不复有寒馁之忧”。范仲淹创立义庄救恤族亲,各级官吏和士大夫纷纷效仿。
二是强调子弟出仕,有犯赃滥者,生则谱削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包拯以公廉著称,他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浙江金华浦江《郑氏规范》规定: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萧山孙氏家规》:子孙有出仕者……如有赃墨闻者,生则谱削其名,死则不许入祠。
封建社会,“生入族谱、死入祖坟”很重要,甚至是衡量做人的道德标准。其一,族谱记录家族历史和传承,对维护家族延续和血缘关系至关重要。被族谱除名,意味着他本人和后代与科举、爵位世袭、选兵基本无缘。其二,农耕文明里,以家族为单位群居是最稳定、最有利也是最便于抵御自然灾害等风险的方式。被族谱除名,意味着他本人和后代再不会得到族人庇护。其三,封建社会里,个人死后能否进祠堂、祖坟是其家族身份是否得到认可的重要指标,不入祠堂、祖坟,意味着死后不能享受后人祭祀。
古代家训对家族子弟出仕清廉的规制,有积极作用。包拯之子包绶出仕地方,一到任就展现出清廉严正的包氏风范,干出了一番政绩。《包公(绶)墓志铭》称,包绶赴任濠州团练判官后,“奉公守法,倬有盛誉,(郡)守爱重之”,到他卸任时,“人称廉洁,思惠爱,异口一辞”。包绶47岁在赴任路上离世,遗物除“诰轴、著述外,曾无毫发所积为后日计者,益知公生平清苦守节,廉白是务,遗外声利,罕有伦比”。包拯的孙子包永年去世时,史称“了无遗蓄”,丧葬事宜,需要亲朋好友襄助。《包公(永年)墓志铭》说:“凡厥莅官临事,廉清不扰,而孝肃公之遗风余烈犹在也。”此后,包氏子孙历代出仕者,都铭记先祖遗训,世代清廉。
(作者单位:中国财税博物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